| | | | | |
已有0網友參與糾錯
安慶,位于安徽省西南部,市中心位于北緯29°47′~31°16′和東經115°45′~117°44′之間,長江下游北岸,皖河入江處,西接湖北,南鄰江西,西北靠大別山主峰,東南倚黃山余脈。全市現轄懷寧、桐城、望江、太湖、岳西、宿松、潛山7縣(市)及迎江、大觀、宜秀3區。全市總面積13589.99平方公里,其中市區面積821平方公里。截至2019年末,全市戶籍人口528.58萬人,比上年增加0.14萬人。常住人口472.3萬人,比上年增加3.2萬人。現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、國家園林城市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、全國綠化模范城市、全國文明城市,正在積極推進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、國家信用建設示范城市、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和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。
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。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,安徽省簡稱“皖”即由此而來。南宋紹興十七年(1147)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,“安慶”自此得名。安慶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,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。東晉詩人郭璞曾稱“此地宜城”,故安慶又別名“宜城”。
安慶素有“萬里長江此封喉,吳楚分疆第一州”的美譽
歷史文化名城——安慶
從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到民國二十七年(1938),安慶一直為安徽省省會,是安徽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。清咸豐十一年(1861)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,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;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、創辦《安徽俗話報》,第一次舉起“新文化”的旗幟;光緒三十三年(1907)、三十四年(1908)先后發生在安慶的徐錫麟巡警學堂起義和熊成基炮馬營起義,接連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新軍起義的第一槍;安徽省的第一座發電廠、第一座自來水廠、第一家電報局、第一部電話、第一條官辦公路、第一個飛機場、第一個現代圖書館、第一所大學、第一張報紙……都誕生在這里。安慶素有“文化之邦”、“戲劇之鄉”、“禪宗圣地”的美譽。是《孔雀東南飛》、“大喬小喬”、“不越雷池一步”、“六尺巷”等著名故事的發生地,是統治中國文壇二百余年的“桐城派”的故里,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為代表的徽班成長的搖籃,是黃梅戲形成和發展的地方,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、佛教領袖趙樸初、道教領袖陳攖寧、“兩彈元勛”鄧稼先、中國“計算機之父”慈云桂、“將軍外交家”黃鎮、“雜技皇后”夏菊花、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影響中國、聞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鄉。古皖文化、禪宗文化、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。各種文化生態,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。2005年4月,國務院同意安慶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這也是國家唯一單獨特批通過的城市。截至2015年底,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0處;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種,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3種。紅色文化遺址眾多,如岳西紅二十八軍舊址、王步文故居等。
安慶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。市境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、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,國家森林公園5個,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,世界地質公園1處(天柱山),國家地質公園1處(天柱山),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鷂落坪)1個,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個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0個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種、省級非遺23種。具有雄、奇、靈、秀特色的天柱山,為國家級5A風景名勝區,景區面積83.45平方公里,保護帶面積333平方公里。司空山因古洞、危崖、險峰、瀑布等景觀稱勝,更因禪宗二祖在此筑壇說法而揚名千古。長江絕島”小孤山矗立江中,素有“江上小蓬萊”之美譽!澳蠂¢L城”白崖寨、花亭湖風景名勝區和大龍山風景區均各具特色。吸引著八方游客。市區的迎江寺振風塔,塔影橫江,有“過了安慶不說塔”之譽。
安慶交通便捷,旅游服務設施齊全。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自古聞名。鰣魚、鱭刀魚、大閘蟹、墨子酥、油酥餅、桐城豐糕、懷寧貢糕、江毛水餃、雞湯炒米等特色食品讓人回味無窮,望江挑花、潛山舒席、宿松蠟染、岳西翠蘭茶葉等傳統工藝品或土特產品令人愛不釋手。滬蓉、東香、安合、合銅黃等高速公路干線,105、206、318三條國道和合九鐵路在市境交會;寧安高鐵竣工,2015年12月正式運營;合安九高鐵12月正式動工;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和建設中的沿江高速公路、安慶—景德鎮高速公路相連接。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已開通至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廈門、?、西安、昆明、寧波等航線。安慶集公路、鐵路、水運、航空、管道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。2000年,安慶被批準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;2012年底,省政府批準安慶市整體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規劃范圍;2013年,安慶市首次入圍年度“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市”榜單。
安慶邁入高鐵時代 王寶廷攝
皖河大橋 胡婉君攝
安慶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。安慶城北枕龍山,南臨長江,西依皖河,東接石塘、破罡諸湖,獅子山、鳳凰山、菱湖、秦潭湖等鑲嵌其間,整個城就像是一座大園林。城北的大龍山—石塘湖風景區,山景、水景、石景、樹景、洞景融為一體,別具特色;城西的陳獨秀陵園,林郁山靜,幽雅肅穆;城南沿江岸建設的外灘公園、橋頭公園綿延近10公里,形成一條靚麗的風景線;城內的“世太史第”、“探花第”、“太平天國英王府”等古建筑,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風貌;特別是歷史悠久的菱湖公園與后期建設的蓮湖公園、市民公園、大湖風景區已連成一片,總面積近5平方公里;建設在景區內的文化廣場、黃梅戲藝術中心、鄧石如碑館、黃梅閣、血衣亭、日本櫻花園、徽派盆景園、黃鎮紀念館和科技館、體育館、圖書館等建筑物,以及程長庚、鄧石如、嚴鳳英、鄧稼先、陳延年等塑像,更是增添了一層文化氛圍。2006年,建設部命名安慶為國家園林城市。全市森林覆蓋率37.1%,林木綠化率39.9%;市區綠化覆蓋率40.9%,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.3平方米。
怡人的安慶風光
國家園林城市——安慶
國家園林城市——安慶
修復后的安慶西段古城墻
安慶人文薈萃。千百年來,在這塊人杰地靈的土地上名人輩出,其代表人物有方苞、劉大櫆、姚鼐、方東樹、姚瑩、吳汝綸等。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、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,京劇鼻祖程長庚,書法篆刻家鄧石如,章回小說家張恨水,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,兩彈元勛鄧稼先,佛教領袖趙樸初等都生長在這片熱土上。我國文學史上極有價值的長篇敘事詩《孔雀東南飛》,就出自安慶境內懷寧、潛山一帶民間,是漢代詩歌中的杰出作品。唐代詩人李白從天寶元年(742)至寶應元年(762)流連江淮20余年,先后在太湖、宿松、望江、岳西等地,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。北宋舒州人李公麟,成為北宋一代卓越的藝術大師。明清時期,安慶地區的文學藝術得到迅速發展,并達到了極高境界。書法、篆刻以懷寧鄧石如最為杰出;清乾隆五十八年前后,懷寧一帶藝人組成“四大徽班”進京,為皇帝壽誕演出,從此,徽劇在京城扎下了根,并為京劇的產生打下了基礎。潛山人程長庚,成為徽班領袖、京劇鼻祖。還有高朗亭、楊月樓、楊小樓等,各有高超的藝術造詣,是早期戲劇界的名優。清乾隆年間,發源于皖鄂交界處的采茶調傳至安慶市后與本地方言相結合,經老一輩藝術家的繼承與發揚,逐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劇種——黃梅戲,《天仙配》、《女駙馬》等著名曲目膾炙人口。明代中期以來,桐城學派大興,人才迭起。先有何唐、童自澄、方學漸等結社講學,繼有方以智、錢澄之等著名學者興辦學館,傳播學說,講述文論。到清康、乾之際,以方苞、劉大櫆為首,開始形成桐城文派。他們主張文道合一,把唐宋八大家文章和程朱理學結合起來,深得當時統治者的推崇。道、咸年間,時人就有“天下文章盡歸桐城”之說。
黃梅飄香
黃梅戲進校園 王寶廷攝
鄉村戲迷 李文攝
安慶交通便捷,旅游服務設施齊全,住宿優雅方便,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自古聞名。鰣魚、鱭刀魚、大閘蟹、桐城豐糕、懷寧貢糕、江毛水餃、雞湯炒米、侉餅油條、油酥餅、麥隴香糕點、胡玉美蠶豆醬等特色食品讓人回味無窮,望江挑花、潛山舒席、宿松蠟染、岳西翠蘭、天華谷尖茶葉等傳統工藝品或土特產品令人愛不釋手。安慶市境內擁有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的上海至重慶(滬渝高速G50)、濟南至廣州(濟廣高速G35)、合肥至安慶(合安高速G4212)、上海至武漢(岳武高速G42S)4條高速公路,3條國道(G105、G206、G318)和7條省道。三條國道和合九鐵路在市境交匯,通過已建成的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和安慶長江鐵路大橋、建設中的望東長江大橋,跨江與寧安高鐵、沿江鐵路、沿江高速公路、安慶——景德鎮高速公路連接。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已開通至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?、西安、廈門、昆明、寧波等航線。安慶集公路、鐵路、水運、航空,以及油、氣管道運輸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。
茶鄉春曲 江克儉攝
望東長江大橋合龍時分
新中國成立以后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安慶作為全國重要的糧棉油、水產品、林產品和畜禽生產基地,作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、汽車零部件制造和紡織加工業基地,被省列為皖江開發的重點開放城市之一,2016年5月又被列入長三角城市群,社會經濟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。工業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、裝備制造、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,涌現了安慶石化、華誼、華泰、華茂、環新、中船、曙光、飛凱、西銳重工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。城市供水、供電、供氣、公共交通通訊和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,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。
工廠血脈 張亞攝
岳西縣冶溪鎮石咀村
江淮萬臺整車下線 陳正青攝
龍騰 姜晗彥攝
美麗鄉村 顏春駿攝
強化經濟運行調度
保持平穩健康發展
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,完善分管市長勤調度、書記市長月調度、市委常委擴大會季調度機制,堅持目標導向,加強綜合研判,實施閉環管理。
認真落實減稅降費政策,充分激發市場活力,全年減稅降費33億元,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萬多戶、“四上企業”379家。不斷深化“雙四”行動,計走訪企業1300多家、調度項目1590個、解決問題230多件,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3.3億元、清欠率達到75%。
加快產業結構調整
培育新的發展動能
加快發展新興產業,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了5個百分點,桐城醫用檢查檢驗儀器及服務入選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,潛山源潭榮獲“中國刷業之都”稱號,太湖功能膜、懷寧和岳西汽車零部件等入選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,安慶48號電商園、望江童裝城等成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。
著力培育高新企業,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6家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%以上,市高新區成為國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,紅愛服飾、匯通汽車成為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
積極提升開放水平,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通過驗收,綜合保稅區獲批在即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83個、到位資金275億元,其中首位產業項目231個,實際利用外資3.1億美元、增長20%。
加強城鄉工作統籌
促進區域協調發展
著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級,濱江CBD及濱江大道啟動建設,高鐵新站區站房及站前廣場掛網招標,長風港疏港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,高新區山口片“一橋一路、一片一點”全面推進,中興大道高架、天柱山機場新航站樓建設進展順利,菱湖南路、振風大道等改擴建完成,中山大道東段、水產路等建成通車,人民路以南歷史文化街區L型街投入運營,秦潭湖、神靈潭、免鑼巷公園等建成開放,城區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完成,污水主管網基本貫通,安慶一中龍山校區如期招生,市一院龍山院區、中醫院北院區建成運營,新增公共停車位1萬個,安慶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4.4%。
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,新增1家國家級、6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和21家省級示范合作社、28家家庭農場,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66人,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增長12.5%,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400公里,建設“四好農村路”3400公里,治理中小河流12條、加固改建大中型涵閘泵站5座、除險加固小水庫26座,新建美麗鄉村中心村128個,改造農村危房4188戶、農戶廁所5.1萬戶,城鄉環衛一體化全面實施,太湖梅河、岳西黃尾、潛山茶莊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。
深化重點領域改革
持續釋放發展活力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政務服務事項實現“應進全進”“一網通辦”“最多跑一次”,企業開辦時間從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,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從240個工作日壓縮至100個以內。
深化職業教育改革,出臺市職教集團“1+7”改革方案,職業院校招生規模增長54%;
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,推進潛山、太湖、宿松緊密型醫共體和岳西等3個智醫助理試點縣建設,貧困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%。
深化農村綜合改革,實施1083個村“三變”改革和924個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土地使用權流轉率達到55%。
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,處理閑置和低效用地7200畝,土地增減掛鉤結余指標交易34億元。
深化開發園區體制機制改革,制定并落實《安慶市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方案》,大力推動1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與滬蘇浙地區開展合作共建。
聚力三大攻堅戰役
推動取得積極進展
深入推進精準脫貧,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全部完成,整合各類財政資金22.3億元投入產業扶貧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,“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”突出問題有效解決,完成4.5萬貧困人口脫貧、21個貧困村出列,潛山、宿松順利摘帽。
深入推進污染防治,全力推進“六大工程”建設,扎實開展“三大一強”專項行動,中央、省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全部達到序時要求,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第4,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達到考核要求,城區標準化屠宰廠建成,靜脈產業園一期和皖能垃圾焚燒發電二期投用,全市35蒸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得到全面取締,河(湖)長制不斷推深做實,林長制改革走在全省全國前列,桐城抽水蓄能電站宣布開工,潛山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,岳西獲評全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安慶入選綠色發展示范城市。
深入推進風險防范,完善“1+8+3”應急處置體系,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擺在突出位置,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明顯,安慶入選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。
緊扣群眾重大關切
扎實保障改善民生
扎實做好就業工作,新建12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,新增城鎮就業6.9萬人,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79%。
大力發展教體事業,全市新改擴建幼兒園33所,適齡幼兒毛入園率達到92%,成功舉辦省第三屆全民體育休閑大會暨市第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,全市已建成的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。
努力提高保障水平,完成棚戶區改造320萬平方米、老舊小區改造202萬平方米,建成保障性住房1.6萬套,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%,統一并提高了城鄉醫保和大病保險待遇,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建立。
牢牢守住安全底線,深入推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創建,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,“8828”石化老管廊帶安全拆除,安慶高新區化工園區實現封閉化管理,全市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7.6%和16.1%,非洲豬瘟疫情有效防控。
奮力奪取抗旱救災勝利,保障了群眾生活用水安全,完成了300萬畝秋種任務。
提升政府治理能力
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,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更加優化。
扎實推進“七五”普法,全面推行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,政務公開更加規范。
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,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、市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均為100%。
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監管,健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。
扎實開展“三個以案”警示教育,大力整治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,干部作風、政務環境進一步好轉。
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任務。率先在全省開展基層武裝工作規范化建設,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進入全省第一方陣。